热门搜索: 大鲵 鱼苗 海参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产病害 » 鲍鱼海参病 » 正文

小小鲫鱼如何“游”出大产业 彭泽主官多次开会部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04  浏览次数:165
核心提示:  2月2日,彭泽县召开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提出要着力发挥彭泽鲫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经济效益和品牌价值。在这
   2月2日,彭泽县召开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提出要着力发挥“彭泽鲫”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经济效益和品牌价值。在这一重要会议上提及发展彭泽鲫产业有何意义?为何要大力发展彭泽鲫产业?

  付丽玲、实习生王能俊、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杜宇蔚/文

  主官频频提及彭泽鲫产业化

  立足资源禀赋,发展重要特色产业,无疑能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彭泽县是全国淡水渔业重点县、“中国鲫鱼之乡”,原产于彭泽县芳湖、太泊湖、丁家湖等天然水域的彭泽鲫,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也是农业农村部向全国重点推广的五种淡水鱼之一。

  近年来,为推进乡村振兴,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实现新突破,当地主官极为重视彭泽鲫产业发展。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开年以来,彭泽县就为进一步推动鲫产业发展多次召开会议。

  1月24日,彭泽鲫产业化发展调研座谈会召开,彭泽县委书记欧阳明华在会上说,要充分发挥彭泽鲫资源禀赋,找准切入点、瞄准发力点,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壮大彭泽鲫产业。

  2月2日,彭泽县召开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全力推进“彭泽鲫”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加工、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着力发挥“彭泽鲫”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经济效益和品牌价值。

  2月21日下午,彭泽县委副书记、县长任佳佳在主持全县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结业仪式上说,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彭泽鲫现代化、规范化养殖,提升养殖面积、产量和质量,打造可循环的绿色健康养殖体系,推进彭泽鲫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彭泽县而言,“中国鲫鱼之乡”是当地一块不可或缺、极其重要的“金字招牌”,当地主官在会上频频提及彭泽鲫产业化发展,昭示着全力推进彭泽鲫产业化发展,是彭泽举全县之力在办的一件大事。

  一条鱼“游”出超3亿产业

  彭泽县为何要大力发展彭泽鲫产业?主要是由于全县境内水系发达,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是全国渔业重点县、彭泽鲫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渔业健康养殖条件。

  近年来,彭泽县大力实施彭泽鲫品牌工程及产业化战略,有效促进了彭泽鲫水产养殖稳步发展,彭泽鲫原产地的资源优势逐渐变为经济优势。公开资料显示,在确保县域内10万亩彭泽鲫养殖面积的同时,当地每年向全国销售彭泽鲫鱼苗5亿尾以上,年产值达3.45亿元,带动了当地1500多人就业。

  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离不开当地主官的重视。2023年9月,欧阳明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彭泽县将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总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平台,做响做优鄱阳湖水产、彭泽鲫、梅花鹿等特色品牌,推进“一乡一园”提档升级。

  1月29日,任佳佳主持召开第五十三次县政府常务会,在研究审议《彭泽鲫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暂行)(审议稿)》时说,要做到绿色发展,相关部门要在全力支持彭泽鲫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理念,切实做好彭泽鲫产业的监管,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为做大做强彭泽鲫产业,2月4日,《彭泽鲫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暂行)》正式发布,彭泽县成立彭泽鲫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乡(场、区)镇同步成立彭泽鲫产业发展工作小组,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形成“任务落实到位、工作落实到岗、责任落实到人”的长效工作机制。

  自1998年彭泽全面实施彭泽鲫产业化工程以来,该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产业化不断深入,主养面积覆盖率偏低、养殖产量增幅收窄、加工产业较为滞后、品牌效应不够明显等,成为全县发展彭泽鲫产业的短板。

  多措并举推动彭泽鲫产业发展

  找准产业是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靠山石”。当前,彭泽渔业资源特色明显,彭泽鲫作为彭泽地方特色水产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如何让彭泽鲫产业摆脱眼下困境,从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欧阳明华看来,全县要扩大养殖面积,围绕提高单产、扩大总产、壮大二产、提升品牌的发展思路,不断提高彭泽鲫养殖总量,并加大宣传推荐,切实开展好多模式、多角度的彭泽鲫品牌宣传,不断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效应。

  为解决彭泽鲫产业主养面积覆盖率偏低、养殖产量增幅收窄等问题,欧阳明华表示,要兑现养销奖励,鼓励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创新销售模式,拓展销售渠道,统筹整合相关资金支持提高良种应用、设施装备改善、池塘尾水处理等。

  激励养殖户扩大彭泽鲫养殖规模,单凭喊口号行不通,还需将具体的激励政策落实到位。

  公开资料显示,为加快彭泽鲫产业化发展进程,彭泽县出台具体举措,动员鼓励乡(场、区)镇新增彭泽鲫池塘主养面积,要求到2026年底,创建彭泽鲫省级水产良种场2个,苗种繁育能力达到20亿尾;3年新增彭泽鲫主养面积3万亩,全县彭泽鲫总产量达到3万吨以上,产业总产值达15亿元。

  任佳佳则针对如何解决彭泽鲫加工产业较为滞后、品牌效应不够明显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

  他认为,要强化技术支持,通过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通过强化校企合作、打造科技小院、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等方式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争取在彭泽鲫科技化、规模化养殖方面取得新突破。另外,还要强化招商引资,争取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并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彭泽鲫养殖规模,做好品牌宣传,进一步唱响彭泽鲫农业品牌,高质量推进彭泽鲫产业化发展。

  对此,彭泽县专门出台了奖补政策,将彭泽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彭泽鲫苗种繁育、鱼种培育和产品加工的奖补,县财政确保奖补资金足额拨付和专款专用。

  借助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一系列的政策兜底,未来,彭泽县将围绕“扩大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壮大二产、提升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彭泽鲫产业,让小小“彭泽鲫”大放异彩,真正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