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大鲵 鱼苗 海参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产病害 » 海水贝类病害 » 正文

超强冷空气猛扑全国大面积速冻!泛底死鱼一大片?水产养殖防寒措施要做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10  浏览次数:359
核心提示:随着冷空气来袭,气温的逐渐下降,鱼类摄食减少。昼夜温差变大,水体分层打破,上下层对流开始加强。一年的养殖也到了中后期,经过大半年的
 随着冷空气来袭,气温的逐渐下降,鱼类摄食减少。昼夜温差变大,水体分层打破,上下层对流开始加强。一年的养殖也到了中后期,经过大半年的投喂,池塘存鱼量大,水体残饵、粪便大量沉积消耗大量氧气,池底处于几乎无溶氧状态。

  这些沉积在塘底的废物,对于我们养鱼人来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埋在塘底,一旦强冷空气过来,水体上下水层发生强烈的对流,底层的无氧水、有毒物质都会涌到表层,藻类也会出现大量死亡,此时池塘的鱼会出现大面积缺氧中毒浮头。最要命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单独开增氧机、撒增氧粒鱼根本不会下沉,如果天气持续、会造成大量死亡。这几年遇到好多起这类情况,损失非常惨重。

  在这里做一个详细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泛底发生的原因

  泛底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上层水体的密度大于下层水体的密度,且密度差足够大,引发水体的上下层强对流。

  (1)水体上下层对流发生的原理。

  水在4℃ 的时候密度最大,在我国水产养殖的主产区,在早春和晚秋,水温都在4℃以上,表层的水温由于冷空气活动或者气温的昼夜变化而下降,水的密度增大,当表层的水的密度比下层的水大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导致表层密度大的水体往下沉,底层密度低的水体被下沉到池塘底部的表层水挤压到水体的上层,这样就形成了水体上下层的密度流。

  (2)养殖水体上下层的弱对流

  由于气温的降低,造成表层水体温度的降低,密度增大,当表层水体的密度大于下层水体的密度时,养殖水体就会出现上下层对流。

  (3)养殖水体的上下层强对流

  冷空气的来临(有时还伴随着降水),气温突然下降,表层水体由于和空气接触,水温也随着急剧下降,表层水体的密度突然出现较大幅度增大,此时水体表层水的密度远大于底层水的密度,水体上下层的密度差足够大,引起上下层水体的强对流。

  2、 池塘底部有足够的淤泥。

  “泛底”主要是指池塘底部的淤泥中的有机物质大量泛起,淤泥中由于有机物的不完全分解产生的一些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的中间产物进入到养殖水体中。

  因此,池底的淤泥是引起泛底的物质基础。

  池塘底部如果淤泥比较少,在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季节就不存在泛底死鱼的威胁,但在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很多高密度精养池塘,由于投喂量过大,残饵和粪便的不断积累,或者常年不清淤,改底不及时等原因,常常在池塘底部形成了大量的淤泥,给冷空气活动频发的季节的水产养殖管理埋下“定时炸弹”。

  池塘底部的清淤作业

  二、 泛底的危害

  当表层水体的水温剧烈下降,有时候甚至一夜之间下降8-10℃以上,引起水体上下层强对流时,在对流的过程中,就会对池底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搅动,导致池塘底部沉积的残饵和粪便等有机物随着对流的水体悬浮到养殖水体中,水体的溶氧因为这些有机物分解的消耗而迅速降低。

  同时,有机物在池塘底部厌氧分解所产生的氨氮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大量进入养殖水体当中,造成水生动物的中毒,与水体中悬浮的有机物消耗造成的溶氧的缺乏一起构成了对水生动物的双重胁迫,这也是为什么泛底常常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

  另外泛底危害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体上下层对流的强弱以及池塘底部的恶化程度,水体的上下层对流越强,对池底的冲击和搅动就越大,悬浮到水体中的有机物以及释放到水体中的有毒的中间产物就越多,对养殖的危害就越大。

  三、 泛底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1、 冷空气来临前的投喂管理。

  气候条件对养殖过程的管理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养殖过程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进行养殖管理。

  在早春及晚秋,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季节,特别是白天风和日丽,夜间天气突变,吹强劲的北风,俗称“南撞北”的天气,不宜投喂过饱,降低鱼类摄食和消化过程中对溶氧的消耗。

  2、冷空气到来前的改底工作。

  养殖过程中及时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寒潮的活动情况,冷空气来临前,做好改底工作,促进池塘底部有机物的分解,减少池塘底部有害的中间产物的蓄积,降低泛底的风险。

  3、泛底发生后的应对。

  一旦出现养殖池塘泛底,处理建议以解毒,抗应激,增氧为主。

  可以使用的产品有过氧化钙,过碳酸钠等,建议选择粉剂,放氧较颗粒剂型快),或者双氧水增氧。解毒产不能使用葡萄糖解毒,因为葡萄糖作为微生物的碳源,自身的氧化分解会加剧水体的耗氧;也不适宜使用有机酸作为解毒产品,因为泛底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硫化氢释放到养殖水体中,毒性的强弱主要是由分子态硫化氢的比例决定的,pH越低,分子态的硫化氢的比例就会增大,硫化氢的毒性就会增强。

  可以使用明矾等净水剂,沉降水体中的有机质,净化水质,减少水体中悬浮的有机物分解耗氧。

  在泛底急救过程中,不建议使用促进水体上下层对流的机械(如叶轮增氧机,涌浪机等)进行应急增氧,否则会加剧水体中有机物的悬浮,加速水体溶氧的耗竭,机械给水体增多的溶氧远远小于因机械搅动造成的有机质悬浮的耗氧,反而得不偿失。

  附:水产养殖防寒措施-罗非鱼、南美白对虾、金鲳(中国水产频道论坛网友分享)

  罗非鱼

  1、加深养殖池塘水体水位,亲鱼池塘平均水深2.5米以上,苗种塘2米以上。

  2、沿池堤设置木桩,高2.5—3米,用地膜或黑色遮阳布遮拦北风。

  3、暂停下网括鱼(全池鱼出售的除外),翻塘、分塘或苗种的筛苗,清点等可能损伤鱼体表而感染水霉病的作业。

  4、温棚网箱培育的罗非鱼苗种适当降低放养密度,气温回升前暂不要清洗或更换网箱,清点苗种。

  5、低温前罗非鱼亲鱼雌、雄已分塘或配对的,加注新水时,老池水要占池塘水体的1/2以上。

  6、低温阴天(水温18℃以下),是罗非鱼水霉病的易发病种,危害大。已翻塘或低温前投放的苗种,要及时泼洒水霉净或用小苏打与食盐的混合物进行预防(按说明书使用)。

  7、水温低于10℃时,如用地下水加深池水时,应在远离进水口约10米处设置拦网,以免鱼群过度密集进水口处,池内水体温差过大而发生应激反应。

  8、当气温回升后,投喂亲鱼的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应在40%以上,且每50kg饲料用1kg鱼肝油搅拌后投喂。

  9、及时清理网箱内的死、残、弱苗,培肥水质,加用维生素C拌料投喂。池塘培育苗种的池塘,水体透明度控制在30℃以下。

  南美白对虾

  应对低温,尽可能保持对虾食欲,保持了较丰富的稳定水质,补充足够碳源,池底氧化解毒,控制弧菌的数量。

  1、温棚养殖中,用双价酵母0.5%+对虾多维0.3%+黄芪0.2%(打粉煮沸10分钟,冷却)+鱼肝油拌料投喂,可明显提高对虾活力和对低温的抵抗力。在2009年冬季,珠海和中山的养殖户,长期用双价酵母和多维拌料,在大多数池塘大幅度减料时,他们的虾塘吃料还基本正常。可见双价酵母和多维对提高体质和抗逆能力的明显效果。

  2、保持藻类丰富而稳定的水质。在寒流来袭之前,用氨基酸和蛭弧菌每瓶用4-5亩,保持藻类稳定。实践证明,在低温条件下,藻类丰富、藻类活力好的池塘,对虾减料不明显,发病率降低。

  3、补充充足的碳源,维持水生微生物丰度。在水温接近22℃,每亩用红糖2-3公斤+小苏打4-5公斤泼洒,低温时间长是每4-5天泼洒一次。

  4、定期干的氧化剂和解毒剂,保持池底不缺氧,无毒。营造舒适的栖息环境。

  5、抗冷应激。在寒流到来时,每亩米用维生素C300克+甜菜碱500克泼洒,有效抗冷应激和预防空胃。如遇超低温时,可以每亩再用鲜姜(捣泥)250克+甘草(粉)200克+红糖公斤煮沸10分钟泼洒。在实践应用中,该方法确实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6、回温期的处理。回温期易由于底部有机质发酵产酸产毒,引起蜕壳不遂。回温时适当水体氧化(氧化剂泼洒或适当消毒),接着培菌和恢复藻类,在水温上升到22℃左右,泼洒补钙镁等产品,促进对虾顺利蜕壳。

  7、(补充)随着11月来临,开始陆续加入咸水,提高水位升高盐度。建议每天抽取地下水2小时左右,有条件加海水更佳,到11月中旬一直提高水位到1.4——1.5米,盐度2——4格,较合适。从现在开始加强矿物质与多维的内服拌料,以均衡虾体营养,减少软壳虾出现。往往冻伤的都是软壳虾!有意识的调水体藻类不要过多过浓,如果是浓绿的池塘补起来基本没有效果。

  金鲳鱼

  过冬前金鲳鱼不要投喂太多饲料,病害方面,特别注意巴斯德杆菌病、诺卡氏和吸虫等。建议内服一段时间抗生素预防巴斯德杆菌病、诺卡氏病;内服吡喹酮一两次来预防吸虫。他特别提醒使用药物防治一定要趁早,就是天气暖和金鲳鱼还能吃料时候就喂药,如果等降温不吃料了再用药就没有效果了。

  综合

  1、搭建简易温棚,加固塘基,以阻止雨雪冻水往下沉,从而减慢池水降温。

  2、在池塘北边塘基搭建挡风棚(高1.5——2米),阻挡北风直接吹到池塘表面,减缓池水对流作用。

  3、提高池塘水位,使水深保持在2.5米以上,有条件的可以引入地热水。

  4、在寒流袭击期间,切不可因为池塘水位低而加水,以免鱼类应激而造成冻伤死亡。

  5、寒冷天气绝不能开增氧机或搅动池水,以减缓池塘底部水温下降速度,达到防寒目的。

  6、如遇池水缺氧浮头,可用小颗粒或粉剂过氧碳酸钠以及双氧水进行急救。

  7、抓紧抢收已达商品规格的水产品,并将御寒能力较差的鱼、虾捕捞上市,从而降低经济损失。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