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大鲵 鱼苗 海参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产苗种 » 正文

养殖尾水净化后循环利用 这座绿色基地将成“武汉活鱼仓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19  浏览次数:945
核心提示:  站在东西湖东风院堤俯瞰,一侧是府河,另一侧则是如棋盘格般的国家万亩渔业绿色循环试点基地。道路阡陌纵横,一个个鱼塘排列
   站在东西湖东风院堤俯瞰,一侧是府河,另一侧则是如棋盘格般的国家万亩渔业绿色循环试点基地。道路阡陌纵横,一个个鱼塘排列整齐,成群的白鹭不时掠过水面。随着鱼塘清淤工作进入尾声,这里即将开始实施养殖尾水治理工程,未来这里将成为“武汉活鱼仓库”。

  规整的方形鱼塘里,正在运转的数台增氧机激起阵阵水花,发出隆隆声响。东西湖区农投集团程俊介绍,在开始建设国家万亩渔业绿色循环试点基地前,这里的鱼塘形状、面积不一,而且以养殖传统的“四大家鱼”为主,产量也不高。

  如棋盘格般的国家万亩渔业绿色循环试点基地

  基地开建后,按照现代渔业养殖标准化要求,首先对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分散不规则、水系不合理的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程俊说,通过小池变大池、浅池变深池、不规则池变方池等改造,将实现浊池变清池。“以基地中的莲子湖为例,改造前是6个鱼塘相互分割,淤泥堆积,水质较差,改造后形成一个巨型湖泊,水质透亮,可作为‘武汉活鱼仓库’和‘亲鱼培育基地’”。

  记者在基地现场看到,部分正在改造中的塘堰将不用于养殖,而是会用于尾水过滤。程俊介绍,这是一种名为“三池两坝”的尾水生态净化治理模式,养殖后的尾水通过管道进入第一个沉淀池,将颗粒性物质沉淀,随后进入第一道过滤坝进行粗滤,再流入第二个曝气池,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加速分解有机质,此时经过第二道过滤坝进行精滤后,最后还要进入第三个水池即生物净化池,通过水生植物吸收氮、磷等物质,进一步净化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后的尾水将进行循环利用。

  据了解,建成后的基地还将是一座智慧渔业基地,基地内现在已覆盖智能投喂系统,后期还将投用水环境智能化监控、智能诊断预警等系统,推动水产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打造全国渔业标准化、智能化养殖高地。

  该基地预计3年后实现满产运营,除了传统的“四大家鱼”,还将养殖长江名特优等多样化水产品,包括长吻鮠、胭脂鱼、大白刁、七彩马口鱼、鳜鱼、甲鱼、黄颡鱼、小龙虾、螃蟹、鳝鱼等。根据测算,整个基地全部投产后,年产量可达两万吨,可实现武汉市民15天的水产保供。

  东西湖区农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将依托东西湖“金银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农投集团农贸市场及餐饮配送、水产品加工等营销渠道,预计实现年产值5亿元,同时还将吸纳周边渔民就业,促进渔民增收。(来源:长江日报)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