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大鲵 鱼苗 海参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养殖知识 » 虾类养殖 » 罗氏沼虾 » 正文

特色养殖促增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27  浏览次数:903
核心提示: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淮南市潘集区架河镇王圩村,走进王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只见一个个精养池中,一只只甲鱼正在悠闲地晒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淮南市潘集区架河镇王圩村,走进王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只见一个个精养池中,一只只甲鱼正在悠闲地晒着太阳。

    年逾五十的王中明一边给水体消毒,一边查看甲鱼长势。作为村里的防返贫监测户,他每天按时来到合作社上班,每月收入4000多元。

    “合作社长期用工10人,大都是村里的脱贫户,每人每年收入5万元。”王圩村党总支书记、合作社负责人王激告诉记者。

    在合作社养殖基地里,一个个精养池在道路两侧一字排开。在孵化房里,甲鱼蛋经过30多天孵化,一只只酒瓶盖大小的甲鱼破壳而出,在育苗室养殖一年后,便可放进精养池。

    从2018年的2个精养池,到目前的19个精养池、1栋孵化大棚、1栋育苗基地,合作社的特色养殖并非一帆风顺。

    “水葫芦净化水体,但繁殖太快,去年因为没有及时清理,一批甲鱼窒息而亡,亏了200多万元。”王激告诉记者,合作社高薪聘请了2名技术员,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他算了一笔账,合作社年产20万公斤甲鱼,年产值1000余万元。

    防返贫监测户王怀凤有空就会来到基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潘集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余昶告诉记者,让防返贫监测户参与劳动,参与企业发展,共同增收致富。

    对于王中明来说,5万元小额扶贫信贷资金入股,每年分红2500元,务工一年5万元,日子越来越红火。和他一样,全村74户村民已领到90多万元分红。(记者 柏松)

  【责任编辑:刘晓君】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