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大鲵 鱼苗 海参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产病害 » 鱼病图谱 » 正文

荒废淤泥田“蝶变”种养殖休闲基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3-17  浏览次数:720
核心提示:  武汉晚报讯(记者刘帅通讯员夏凯)一片荒废多年的淤泥田,经过市、区、街道三级合力整改后,竟成为盘活稻米、水产、水果三大产
   武汉晚报讯(记者刘帅 通讯员夏凯)一片荒废多年的淤泥田,经过市、区、街道三级合力整改后,竟成为盘活稻米、水产、水果三大产业的村集体经济新增长点。今年以来,随着黄陂区王家河街道青云村博沿熊湾生态农业种养殖基地竣工,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为该村打造“现代生态农业基地”的构想基本实现,成为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践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成功范例。

  8月15日,记者在青云村博沿熊湾看到的,是一幅由稻田、荷田、鱼塘组成的美丽图景。微风吹拂下,荷叶与相邻的稻叶一起轻摇曼舞。方便拍照打卡的稻田栈道、可供依靠垂钓的围栏、游人漫步的沥青步道,还有可供驻足休憩的亭廊均已建成投用。而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被尘土路围绕的淤泥田。

  2022年,博沿熊湾获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并建成后,村貌焕然一新。然而,位于该村湾东南面的这片土地荒废,道路未硬化、泥土裸露、杂草丛生,与“美丽乡村”博沿熊湾不相匹配,且人车难走的尘土路严重制约了采摘客流,导致村湾近年大力兴建的百亩果园处于“酒好也怕巷子深”的境地。

  2022年10月,市公安局负责人来到青云村实地走访调研,来到由村集体负责种植的稻田时,特意摘下谷穗放在手心数米粒,发现该村种植的虽是优质的“隆优987”稻米种,却因为旱情和供水量不足,致使长势欠佳。村里的鱼塘也同样存在产值过低等产业问题。

  对该地块改造升级既是形势所迫,更是村民殷切期盼。市公安局负责人通盘考量,亲自谋划,提出“打造生态鱼塘、生态养殖、生态种植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基地”的要求,指示驻村工作队进一步振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村集体收入。为此,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多次前往青云村,并将原定的改造两个生态鱼塘的目标缩减为一个,将不能深挖的淤泥田和产量不佳的稻田灵活改为专种“鄂莲6号”的优质藕田。

  “鱼塘不仅要挖好、建好,更要管好。”为此,市公安局专项支持资金39.7万元,并在黄陂区及王家河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协调争取项目资金90万元,围绕长450米、宽55米的基地改造规划面积,修烂路、铺绿化、设路灯、建泵站、迁电杆,加上围栏、栈道、亭廊。“这个生态农业种养殖基地不仅种养殖稻米、水产、水果,更要集休闲、观光、垂钓、采摘、亲子体验于一体,实现产业的升级。”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队长张爱萍介绍。

  村支书熊兵表示,基地今年建成后,经济效益已经开始显现,仅新建泵站引进滠水河优质水源这一项,就令村里直接新增了130亩水稻种植面积。后续优秀藕种、鱼、蔬菜、小龙虾和葡萄、火龙果、九月红等作物,村集体准备发包经营,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和村民增加10余万元产值收入。

  “博沿熊湾生态农业种养殖基地是村里现有6个种养殖基地中最晚建成的,虽然绝对产值不高,却能起到吸引人流、盘活六大基地的龙头带动作用。”张爱萍说。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