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大鲵 鱼苗 海参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养殖知识 » 淡水鱼养殖 » 鲟鱼养殖 » 正文

乍暖还寒,水产养殖如何应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3-22  浏览次数:489
核心提示:  专家简介  张文革:1990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现任滨州市滨城区渔业资源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副高级工程师。
   专家简介

  张文革:1990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现任滨州市滨城区渔业资源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副高级工程师。多年来,一直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参与多项水产技术推广项目,发表技术性文章147篇,其中国家级32篇,省级115篇。

  倒春寒在春季较为普遍,会对水产养殖造成很大的影响,水产养殖户需要做好预防。

  危害

  1、对鱼类的影响

  鱼是变温动物,温度变化会影响体温变化,继而影响鱼体内胰脂肪酶、蛋白酶等的活性,从而影响其摄食及生长。剧烈的温度变化影响鱼的免疫系统。

  2、对藻类的影响

  阴雨天光合作用减弱,藻类的生长变得缓慢,这也导致藻类活力减弱。此时有益藻类占据不到种群优势,易造成“蓝藻”或者倒藻的可能。

  3、对水质、底质的影响

  由于气温的影响,养殖水体表面温度下降,易与底层水发生交互,造成“泛底”。

  防范措施

  此时发生病害,往往是多种原因共同爆发出的问题。建议养殖户注重日常的防治。

  1、稳定水体

  加高水位,保持在2米以上,加固塘基,提高池塘保水能力;经常检修防寒棚,气温回升后或中午前后可揭开棚盖,以利通风透气增加溶氧;于上风处搭防风障,防止冷风直接吹袭池塘;围养水葫芦,阻止塘水上下对流,推迟塘底降温的时间。增加生物量,丰富生物多样性。建议少量多次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抗微生物药,循序渐进见效,以稳定和微调为主。

  2、强化营养

  根据天气情况合理投饵,加强内服保健,补充营养和抗病力。使用“抗病毒大肥素+氨基多肽维”,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提高应对环境突变而引发的应激反应的能力。

  及时调节水质,改良鱼类生存环境。池塘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是目前最有实用价值、用得最广的一种水质改良剂,也是大家公认的一种高产稳产技术措施。泼洒生石灰水可直接调整池水的pH值,增大水的硬度,破坏池水和底泥的胶体结构,释放所吸附的营养元素。因此提高池水的肥度,增大透明度,提高二氧化碳的储备,就可增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形成适合高产的池塘生态环境。同时对预防鱼病的发生也有一定作用。根据池水pH值的变化情况,一般每15-20天可泼洒一次,每次每亩用生石灰15-25千克。但注意要同施用化肥或防治鱼病洒药的时间错开,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3、水质调节

  春季低温阴雨和忽冷忽热的天气导致池塘内的藻类大量死亡,水体溶氧减少,水中有益菌群活性降低,水色变黑。水质的恶化造成塘鱼浮头,甚至死亡。遇到上述情况应及时换新水(换水15-35厘米为佳),并将生石灰(每亩7-10千克)稀释后的澄清液全塘泼洒,以杀菌消毒、凝集悬浮物和适当平衡酸碱性,改善水质。水温较低时施用水质改良剂要适当加大用量并给水体增氧。

  另一方面,浮游植物的生长跟不上浮游动物的繁殖速度,被大量吃掉,致使原来青褐色的塘水变清变透。其对策是:及时注入新水或施用增氧剂,以增加水中溶氧;每亩水深1米用晶体敌百虫0.1-0.15千克兑水泼洒;追施发酵过的有机肥或其他促进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制剂。

  4、病害防治

  近期气候不稳定,淡水养殖鱼类的水霉病、爱德华氏病和纤毛虫病等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将会升高,要对越冬池实行杀菌消毒。

  常用药物和使用浓度分别为:高锰酸钾,每亩1米水深用1千克;二溴海因每亩1米水深用50克。针对锚头鳋等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是:每亩1米水深用晶体敌百虫0.1-0.15千克兑水泼洒,每天1次,连续3次。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