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大鲵 鱼苗 海参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烹饪教学 » 正文

现代水产加工现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6  浏览次数:911
核心提示:  水产品加工包括以鱼、虾、蟹、贝、藻等的可食用部分制成各种加工品,是渔业生产活动的延伸和拓展,是渔业产业化经营链中的重
   水产品加工包括以鱼、虾、蟹、贝、藻等的可食用部分制成各种加工品,是渔业生产活动的延伸和拓展,是渔业产业化经营链中的重要一环,是连接渔业生产和流通的纽带。

  大力发展水产加工业,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水产加工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其加工体系已基本形成。据资料显示,2021年全年水产品产量6693万吨,比2020年增长2.2%。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5388万吨,增长3.1%;捕捞水产品产量1305万吨,下降1.5%。

  一、水产品加工的现状

  我国水产品加工方式多样,历史悠久,可分为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两种。传统加工主要指腌制、干制、重制、糟制及天然发酵等。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先进生产设备和加工技术的引进,我国水产品加工技术、方法和手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目前,我国水产加工业的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加工技术水平不断上升,质量卫生意识大大增强,一批“龙头”加工企业与名牌相继涌现,品种结构合理,产品多样,并已成为水产品出口的主导产品。

  二、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1.加工比例和科技含量较低,已成渔业发展“瓶颈”

  由于水产品加工业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忽略了对水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尤其是基础理论的研究。目前加工比例约35%,与发达国家的60%~90%相比,差距较大。此外冷冻品、干制品和烟熏制品约占75%,可见我国目前水产品加工仍以粗加工为主。淡水水产资源占全国的业资源的42%,而加工比例仅占8%,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低值淡水鱼得不到高附加值的提升。

  2.水产品加工技术装备较落后

  近20 年来,我国水产加工设备包括鱼粉生产、冷冻鱼糜和鱼糜制品生产、烤鳗和裙带菜加工线、螺旋式速冻机等大部分都依赖进口,而国内的研发力量相对比较薄弱。进入 21 世纪后,主要是引进、消化和模仿生产一批设备,但质量尚不够稳定,自主开发能力欠缺,而这一产业对提高加工水平和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潜力很大。

  3.水产品标准与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我国水产品加工标准、法规建设滞后,国际采标率相对较低,关键原因是水产品危害因子的检验方法和检测手段尚不完善,尤其是抗生素、农药残留、重金属检测方法和手段上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因而对相应的指标和基础数据的掌握不全面,从而造成标准法规建设滞后,受制于发达国家。

  4.水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质量认证的比例较低

  我国有 9100多家水产品加工厂,通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只有 6.4%,与日本和泰国80%以上企业的通过率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质量管理相对薄弱,因而先后出现了虾的氯霉素事件,烤鳗的亚硝酸汞和嗯诺沙星,南美白对虾的呋喃唑酮,水发水产品的甲醛、敌百虫和磷酸盐等问题,不仅影响产品的出口创汇,而且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与安全。

  5.海洋药物研究体系不尽完善

  海洋药物的研究是一项涉及多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从目前海洋药物研究现状来看,一方面人才缺乏,尤其是药物学、医学方面的人才,学科综合研究能力薄弱;另一方面由于药物研究投入大、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的缘故,各部门都不敢贸然投入,导致新药开发滞后。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相当差距,技术体系尚不完善,筛选系统尚不健全,基础研究缺乏深度。目前仅有5种海洋药物获批准上市,其他大部分都停留在保健品行列。

  三、“精深加工”将是中国水产加工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不可否认,我国水产加工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总体来看,大部分水产加工只处在初加工环节。

  为了加强对水产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国际水产发达国家逐渐发展了水产品精深加工工业,主要包括低值产品的综合利用,优质产品的精深加工,合成水产食品及保健美容水产食品的逐步发展等。

  例如,日本企业利用水产品加工中废弃物所开发制成降压肽、鱼皮胶原蛋白、鱼精蛋白等已作为产品进入市场。因此,提高水产品加工的技术含量、多元化开发水产食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是我国水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