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大鲵 鱼苗 海参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养殖知识 » 淡水鱼养殖 » 鲶鱼养殖 » 正文

打造水产养殖百亿产业集群,肇庆全力做大做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9  浏览次数:346
核心提示:  水产标准化生态养殖、  生态池塘尾水处理、  鱼菜共生和虾稻共作  一副现代渔业新图景正悄然铺开。  △背靠西江优质
   水产标准化生态养殖、

  生态池塘尾水处理、

  鱼菜共生和虾稻共作……

  一副现代渔业新图景正悄然铺开。

  △背靠西江优质水源的鼎湖区沙浦镇水产养殖示范区。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近年来,我市以“稳量提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提高渔业综合发展能力为中心,跳出传统养殖模式,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全力打造水产百亿产业集群,大力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

  我市已经完成了2万亩

  养殖池塘的升级改造任务,

  今年还将推动6万亩

  养殖池塘的升级改造工作。

  养殖池塘都做了哪些标准化改造呢?

  集装箱+生态池塘

  位于鼎湖区沙浦镇的

  观星农业数字化渔业养殖基地

  是国家新型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区。

  基地开展集装箱式绿色循环水养殖,

  养殖的鱼类有草鱼、彩虹鲷、禾花鱼等,

  虽然养殖密度较高,

  但由于采用了生态池塘的技术,

  箱内的鱼活力满满,

  一把饵料撒出去就引来一阵抢食。

  △廖文奕 摄

  观星农业的技术负责人

  在该企业“集装箱式+生态池塘”的养殖模式中,养殖对象集中在养殖箱内,池塘不再投放大量鱼苗、饲料、渔药等,传统池塘变为养殖水循环净化塘和生态湿地,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化处理,从而实现生态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达到无污染、零排放的目的。

  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发展科的相关人员

  这种养殖模式在2018年-2020年连续三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

  △廖文奕 摄

  目前该技术在观星农业的应用效果良好。

  该企业是国内首家致力于

  “集装箱+生态池塘尾水处理”

  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

  而“集装箱+生态池塘”

  集约养殖与尾水高效处理

  是我市大力推广的技术模式之一。

  稻虾共生、生态环保

  池中种稻、池边养虾,

  稻虾共生、生态环保。

  由佛山市高明区驻高要区白土镇工作队

  引进并重点发展的

  “稻虾共作”生态农业示范项目

  是在水稻种植与虾类养殖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种生态种养技术,

  是利用生物之间共生、相互促进、

  循环利用等生物学原理形成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

  △区若琳 摄

  佛山市高明区驻高要区白土镇工作队黄慧文

  白土镇拥有成熟的罗氏虾产业链优势,项目选用的成功实施及推广,将助推白土镇乃至周边地区撂荒地复耕复种和罗氏沼虾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2022年,

  我市正式开展鱼塘种稻试点试验,

  因地制宜打造多元化“稻渔模式”。

  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发展科相关负责人

  虾稻共作作为多元化“稻渔模式”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市在渔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一种新路径探索。

  △位于高要区莲塘镇的罗氏沼虾“万亩虾塘”。陈彦成 摄

  目前,

  全市已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600余亩。

  打造多种新型立体种养模式

  和高效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示范点,

  能够提高水稻和水产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

  加快池塘升级改造

  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示范创建活动,

  努力打造一批国家级、

  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区,

  引导和带动地方全面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

  进一步提升水产养殖业整体发展质量,

  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产品和

  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

  2021年底,

  肇庆市出台

  《肇庆市养殖池塘升级改造

  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明确用3年时间升级改造全市养殖池塘,

  以规模养殖场、连片养殖场为重点,

  推进13万亩养殖池塘

  升级改造、绿色发展。

  2022年,

  我市完成了全市2万亩池塘升级改造,

  部署建设了4个省级示范性美丽渔场,

  分别为鼎湖区荷渔藕合美丽渔场、

  高要区金龙示范性美丽渔场、

  南湾示范性美丽渔场和

  四会市迳口镇示范性美丽渔场,

  统一建成一批集休闲观光、绿色循环、

  高效智能于一体的养殖示范区。

  △图源 肇庆农业农村

  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发展科的相关人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2023年“加快6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的任务,以此推进渔业转型升级,提升渔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接下来,我市将重点抓好鼎湖、高要、四会

  国家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县建设,

  持续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

  重点抓好海大集团高要罗氏沼虾

  水产良种示范基地落地建设,

  推进鼎湖沙浦加州鲈、乌鳢良种

  示范基地二期建设,

  着力提升全市水产种苗的

  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高要罗氏沼虾。陈彦成 摄

  目前,

  我市的鼎湖区、高要区、

  四会市、怀集县、封开县

  和德庆县已相继成功创建

  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区(县),

  创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

  生态养殖区(生产主体)40余个,

  不断提升了我市渔业生态化、规模化、

  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

  有力推进了全市渔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

  全力打造百亿产业集群

  水产养殖业是我市重要的工程项目。

  今年,

  市农业农村局将重点打造畜禽、蔬菜、

  水产、水果、粮油、竹产业、南药、

  预制菜、花卉、微生物10个产业集群,

  目标每个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00亿元,

  尽快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

  肇庆水产资源非常丰富,是全省淡水养殖大市,具有发展渔业产业的独特优势。

  △2022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45.7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51.72万吨,淡水渔业产量、产值均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二。廖文奕 摄

  目前,

  肇庆市正在大力实施渔业转型升级行动,

  全力打造水产百亿产业集群,

  做大做强现代渔业规模产值。

  肇庆将继续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市,

  共绘肇庆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画卷。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