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技术的发展水平,将决定我国水产种业的进展程度。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攻关,是实现种业振兴的重要手段。”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崔利锋表示,数十年实践证明,水产业每一次变革都离不开种业的突破性进展,而种业进步所取得的成绩,和广大科研工作者、院士专家长期以来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
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谢资清表示,本次从战略层面探讨生物资源保护和“良种良养良销”的科技创新攻关策略,必将为种业科技创新赋予新动能,为推动水产绿色健康发展提供新方案,为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建设种业强国作出新贡献。
“广东省水产品的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了‘广东鱼用广东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高庆营认为,论坛对促进水产种业、水产养殖业等产业发展,以及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据介绍,2020年8月,中国工程院刘少军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南沙。目前该团队和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淡水鱼类(南沙)南繁育种中心已出苗投产。刘少军认为,必须打造以“政府+大型企业+科研团队”的模式,三方协同发力,发展现代水产种业,建立水产“良种良养良销”模式,促进与“良种良养良销”相关的科技创新攻关、基地建设、企业建设、市场建设,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为我国水产业作出积极贡献。
打造现代水产种业创新发展高地
南沙是华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色健康养殖基地,是广东水产特色优势区。南沙区渔业产业园是南沙推动水产种业振兴的重要支撑。
广州市南沙区区长董可表示,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是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近年来,南沙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源动力,突出“规模化”集聚、“集约化”发展、“科技化”引领、“绿色化”升级,加快实施“湾区种业灯塔行动计划”,打造现代水产种业创新发展高地。南沙区渔业产业园于2019年6月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目前20个建设项目已率先验收。
据了解,近几年南沙与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共建产学研基地,落户了华南农业大学广州渔业研究院、海大集团“南沙工业化SPF育繁养现代渔业综合产业园项目”等一批平台项目。董可表示,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企业、高校走进南沙,共建交流合作新平台,共谋水产种业新发展,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去年南沙农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
近年来,南沙在农业方面亮点频出。去年,南沙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11.7亿元。例如在渔业方面,全区水产养殖面积10.43万亩,去年水产品总量达15.4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50.04亿元,养殖面积和产值均居广州市首位。
“今年,我们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有信心实现两位数增长。”南沙区委副书记段德海表示,下一步,南沙着力在四个方面推动农业创新开放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涉农贸易双循环节点。依托南沙港航运物流和广州期货交易所,大力推动大宗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把握RCEP签署带来的新机遇,实现“买东盟卖东盟”,并逐步推进“买全球卖全球”,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探索打造涉农经济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节点。二是打造大湾区农业创新产业基地。南沙正持续在农业产业链创新方面发力,接下来还将引进年产值35亿元的恒兴集团预制菜产业园项目。三是打造湾区种业灯塔。着力推进广东畜禽种业集团等一批创新项目,深入实施湾区种业灯塔行动、创建种业创新示范区。四是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典范。深入挖掘农业各项功能,打造“农业+旅游、+文化、+科普”等等“1+N”模式,提升都市农业的品质与活力。同时还将以南沙的特色水果香蕉为原型,打造标志性农业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