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大鲵 鱼苗 海参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出口贸易 » 正文

持续高温天气水产养殖应对技术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17  浏览次数:690
核心提示:  7月以来我市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将产生不利影响。针对持续高温高热天气,我们整理了部分应对防范措施,
   7月以来我市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将产生不利影响。针对持续高温高热天气,我们整理了部分应对防范措施,供广大养殖业主参考:

  一、科学调节养殖水环境

  (一)水位:加注新水提高养殖水位,虾蟹类养殖保持水深1.5米以上,鱼类养殖保持2米以上。

  (二)水质:可以采取周期性的加换水以改善水质条件,一周加水或换水1次,每次换水10~15厘米,注意换水时切勿将底质冲起。新注水时及时开启增氧机避免局部水质变化太大造成应激。除此之外,可使用底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改善底质及水体微生物群落。

  (三)增氧:晴天条件下,中午11点到下午2、3点开启增氧机,傍晚不开机;阴天条件下清晨开启,中午关闭;雨天条件下半夜开启,中午不开机,即“三开两不开”。有条件的可进行底增氧。

  (四)降温:可以采用遮阳网、反光膜隔热降温等物理降温措施对养殖动物进行保护,或引入水葫芦等上层水生植物,使其覆盖1/10的水面,以防阳光全池直射,降低水温。

  二、合理投喂及时起捕

  (一)投饵:高温下对养殖动物的投饲量应把握在八成饱,根据外部环境与摄食情况灵活投喂,避免过量饲料在水体中腐烂变质。可以在晴天争食激烈时正常或多投,在阴雨天争食不激烈时少投,天气闷热、雷雨之前、极端高温天气下不投。

  (二)起捕:对于一些达到商品规格的品种,可以及时捕捞上市,降低养殖密度,选择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捕捞,虾蟹起捕时避开脱壳高峰期。

  三、预防突发疾病

  (一)预防措施:包括水体消毒、水质底质改良、药物拌饲内服等。全池泼洒消毒杀菌药物3~4天后即可采用微生态制剂改善水质,切不可在泼洒微生态制剂后马上进行消毒杀菌。

  (二)巡塘管理:坚持早中晚巡塘,对养殖动物的活动、摄食与体色情况进行详细观察记录,对疫病监测进行认真分析,以应对突发疫情。同时,闷热天气下注意观察浮头等现象。

  (三)无害化处理:及时打捞死亡个体,尽快无害化处理,切忌随意丢弃,并及时对打捞工具、人员进行消毒,防止疾病传播。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焚毁、深埋等。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