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大鲵 鱼苗 海参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淡水鱼资讯 » 正文

海水鱼养殖常见病贝尼登虫病防治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29  浏览次数:857
核心提示:1.主要病原:鰤贝尼登虫、新贝尼登虫。虫体大小为(4.3~6.2)毫米(3.0~3.5)毫米,前端有2对眼点,两侧有1对口吸盘。后吸器大钩有3对。肠道分枝发
   1.主要病原:鰤贝尼登虫、新贝尼登虫。虫体大小为(4.3~6.2)毫米×(3.0~3.5)毫米,前端有2对眼点,两侧有1对口吸盘。后吸器大钩有3对。肠道分枝发达。

    2.主要症状与诊断:本尼登虫主要寄生于鱼体的体表、鳃部。大量寄生时鱼体主要表现为黏液增多,皮肤局部变白,游泳失常,食欲下降,鳃丝缺损,体表皮出血,肌肉溃疡坏死,严重者鱼骨暴露。

    以镜检见贝尼登虫可确诊(生产实践中可用淡水浸泡病鱼,肉眼可见米粒大小的虫体,亦可确诊)。

    3.流行情况:广东湛江、茂名、阳江、江门、深圳等附近海区10~11月及翌年3月为本病的流行季节;惠州、汕头、潮州、福建东山等附近海区9月下旬~11月此病流行;福建宁德地区养殖的大黄鱼此病的流行季节为9~12月。此病危害的主要养殖品种有:石斑鱼、大黄鱼、红鳍笛鲷、鰤鱼等。水温20~25℃,石斑鱼易感染本尼登虫病。

    4.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①苗种放养或转换养殖网箱、池塘时用20~30毫升/升的戊二醛浸浴5~10分钟或淡水浸浴5~10分钟,以驱除可能携带的虫体;

    ②投喂新鲜饲料,定期投喂复合维生素或益生菌(嗜酸小球菌、芽孢杆菌等);

    ③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如饲养管理、早晚巡塘和水质管理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措施:

    ①发病时,先停饵1天,第2天使用30毫升/升的戊二醛溶液浸泡10分钟。病情严重,隔日再浸泡1次;

    ②据报道:用0.1%的过氧化焦磷酸钠浸浴病鱼2.5分钟或0.25%~0.3%浸浴2分钟(本品毒性大,水温25~30℃时,10克/升的溶液的致死时间是4分钟);

    ③用0.5毫升/升的甲醛淡水溶液浸泡10~20分钟;

    ④用0.25%的碳酸氢钠海水溶液,在水温25℃以上浸泡1~2分钟,20~25℃时浸泡2~3分钟,20℃以下时浸泡3分钟;

    ⑤用无敌水0.5~1.0毫升/升药浴10~20分钟,连续3次为1疗程。用多少个疗程?

    备注:发病网箱的鱼不宜过量投喂,投喂量为正常摄食量的30~40%即可。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