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大鲵 鱼苗 海参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两栖资讯 » 正文

纳溪区 高山冷水鱼带村民走上致富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29  浏览次数:385
核心提示:四川新闻网泸州10月23日讯(周超文 李明星 文/图)如果不是靠着山泉水养殖冷水鱼,我们村的贫困户要想在去年就人人摘帽脱贫,可能还有一
 四川新闻网泸州10月23日讯(周超文 李明星 文/图)“如果不是靠着山泉水养殖冷水鱼,我们村的贫困户要想在去年就人人摘帽脱贫,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10月21日,笔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普照村,村主任罗起福在鱼塘坎上一边给鱼儿撒喂红苕藤,一边介绍说。
罗起福给冷水鱼添喂红苕藤

纳溪区打古镇普照村是2017年摘帽的四川省建档立卡贫困村,座落于平均海拔在800米的青山秀岭、翠竹覆盖的大山深处。走进村里,潺潺流水声由远及近,一条条溪水穿村而过,一方方鱼塘内鱼儿正游得欢快……近几年,普照村党支部带领村民靠着养殖高山冷水鱼,硬是让全村的58个贫困户走上了脱贫增收的致富路。

打古镇水务站负责人介绍,普照村的泉水水质达二级饮用水标准,水质良好,冷水资源丰富,属天然的弱碱型泉水,具有发展冷水养殖的自然条件,而且山泉的矿物质、维生素、藻类等含量丰富,非常适合冷水鱼的养殖,能促进鱼的快速生长,肉质细嫩,入口鲜甜。“有了好的资源,就要充分利用。因为高海拔,这里的环境极适合养殖冷水鱼。”普照村村主任罗起福告诉笔者,这里大热天鱼塘水温都只有20度上下,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又为村民找到了又一条脱贫增收路。

2015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普照村党支部就针对村民都有在家门口养鱼的习惯,利用农水等项目,指导村民利用山泉水,在房前屋后建造小型鱼池,品种就是以常规的草鱼、鲫鱼、鲤鱼为主。池塘建成了,鱼儿养起来了。为让每一户村民都能从冷水鱼养殖中增收致富,普照村党支部和村集体资产公司及时成立了冷水鱼养殖专合社”,建立“公司+合作社(养殖场)+贫困户”的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专合社实行“统一供苗、统一养殖、统一销售”,并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方式,带领养殖户外出参观学习养殖经验,邀请纳溪区水产技术专家进村现场养殖指导。为让村民吃下在家门口养殖致富“定心丸”,形成冷水鱼养殖规模,普照村集体资产公司还与农户签订了养鱼协议,让村民养上“无忧鱼”。

目前,普照村已建成生态鱼塘36个,面积达150余亩,年养殖冷水鱼近5万公斤,实现销售产值110多万元,全村近900人均养鱼增收达1300多元。“我们以每斤20元的价格销往纳溪和泸州以本地的农家乐。”罗起福满脸喜悦地说,因普照村是普照山旅游风景区核心区,冷水鱼卖给当地农家乐,这鱼一上餐桌价格就翻一倍多。

据悉,近两年来,因为养殖冷水鱼还带动了农家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50多名群众就业,人均年增收8000余元。2017年,普照村成功摘掉“贫困帽”,并先后获得“纳溪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等荣誉,并入列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大山深处建基地,山泉水养冷水鱼。冷水鱼吃起来没有泥土味,鲜美嫩滑,相信在市场上会越来越俏呢。”罗起福笑着告诉笔者,接下来普照村还将以冷水鱼养殖为核心,逐步实施休闲生态旅游、餐饮、产品加工等项目的建设,把养殖基地及周边地区打造为一个以冷水鱼生态养殖、繁育、加工为产业主体,集观光渔业、休闲产业、餐饮住宿、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冷水鱼特色景观区,让冷水鱼成为普照村一张耀眼的名片。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