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基地采用新孟河“引江济太”的水源,在4个净化池中用水草、螺蛳、鲢鳙鱼、微生物制剂和增氧装置进行净化,水质达标后再引入各个养殖池。除了定期自检自测养殖水的PH值、溶氧、氨氮等指标,公司还每月送样到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到目前为止,基地的养殖水质都能稳定保持在二类水以上。诺亚方舟还成为全省首家采用池塘循环水养殖的水产出口企业。每一轮养殖周期结束,养殖池里的水都会回到净化池重新净化,实现了“零排放”。
在生产管理上,这里遵循“稀放、精养”原则,进一步熟化企业研发的“863”养殖模式,每亩苗种投放密度为800只左右,远低于普通养殖的1200—1500只/亩。这样养出的螃蟹病害更少、品质更好。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进行巡塘,检查水色、水位、脱壳及进食情况等,采用ERP管理系统并进行记录,为建设大数据平台奠定基础。
在投入品管理上,所有饲料、渔药等投入品都统一采购并录入企业管理系统,严禁使用渔药禁用名单上的任何投入品。
通过标准化模式养殖出来的新孟河大闸蟹,个大体健、口感出众,市场售价比普通大闸蟹高出3成以上,而且在食品安全性方面完全经得起严苛检验。
据市水产站站长冯军介绍,标准化是促进现代渔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渔业标准化工作,持续开展相关宣传培训,将相关资料发放到全市水产条线和所有养殖户。在成功创建“国家水产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基础上,建成了河蟹、青虾、“四大家鱼”和团头鲂4个核心示范区及31个“市级渔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构筑以环境、苗种、生产技术规程、投入品、产品质量和包装运输6个环节为重点的水产养殖技术标准体系。
目前,全市共新建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3万余平方米,实现了池塘养殖原位净化,质量和生态效益明显提升;创新实施了“标准化养殖技术视频入户工程”,让广大养殖户易学、易懂、易操作;金坛区虾蟹“155”养殖模式升格为省级地方标准,并在全省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