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湾水产养殖区环境综合整治(一期)项目位于文昌市会文镇冯家湾烟堆村,有各类养殖企业230余家,日排水量达100万立方米以上,施工区总长约1.6千米,面积约152亩。项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规划设计。
日前,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设计团队的副研究员程果锋。据介绍,项目针对冯家湾养殖区特点,充分利用了现有自然沟渠结构,并纳入沉淀过滤、生态净化、微生物净化及配套管网等先进设施,可实现生态高效净化。
“首先,经过过滤、沉淀等物理手段,对养殖尾水中的悬浮物进行移除,减轻下游处理系统的压力;其次,充分利用贝类等强大的过滤能力,转化养殖尾水中的悬浮物等颗粒性有机物,结合微生物膜的作用,降低养殖尾水中的颗粒性有机质;最后,通过海葡萄等多种大型海藻的复合式布设,利用不同海藻对溶解性营养盐的吸收、转化能力,处理养殖尾水中的溶解性营养盐。其中亮点在于:海藻本身具有经济利用价值,可一定程度上反补养殖尾水治理的成本。”程果锋介绍说。
项目设计团队负责人刘兴国表示,项目设计人员有丰富的尾水治理经验,设计前期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与技术实验,并经过充分论证,符合大流量尾水治理的特点,可为海南集约化养殖尾水治理提供示范模式。
文昌市农业农村局项目主管欧阳吉隆表示,文昌市政府关注该项目的实施,计划通过发展生态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替代传统粗放式养殖方式,实现养殖排水达标排放,不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节约养殖户尾水治理成本以及减少由与养殖排水带来的风险,从根本上实现环境污染“减量化”,为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乃至整个海南的海水养殖尾水治理提供示范,助推海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