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过程中,保证水产动物的理想摄食正是可以有效提高产量的保证,但很多养殖户会出现不摄食、摄食慢、摄食量少或厌食等情况,令养殖户头疼。
一、现象表现
1、开始投喂时鱼吃食很旺,集中成片,但很快在大约一小时左右即散慢游走,数量大大减少。
2、从投饵至结束,饵料台附近鱼的数量很少,鱼不浮出水面抢食。
3、在投料时,虽然有鱼但根本不吃料。
二、主要原因
1、水温
过高、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鱼儿摄食。23~28℃摄食量最大,10℃以下基本停止摄食。高温、阴雨天气摄食量会明显减少,有时持续几天时间。
2、溶解氧不足
连续阴雨天或夏季溶解氧不足是影响摄食量的最常见原因, 还有当水中出现大量轮虫或枝角类等状况时,也可使水中溶氧降低,引起鱼的食欲下降。
引起溶解氧不足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气候因素、水质清瘦、水质过肥、有害物质蓄积、浮游动物量大等。
3、寄生虫引发的病害
当鱼体寄生了寄生虫后,鱼会身体不适,鳃上寄生有较多的车轮虫,斜管虫或指环虫后,鳃上粘液增多,利用氧气供给的能力下降,进而造成摄食量下降。并且容易引起“炸群”、“漫游散走”现象。
常见的主要有锚头鳋、车轮虫、指环虫、小瓜虫和孢子虫等。
4、营养性疾病
不科学的投料会引发营养性鱼病,如常见的是肝胆综合征、维生素缺乏症等。
5、浮游动物过多
浮游动物主要是枝角类、轮虫和原生动物,浮游动物过多,一会引起水体溶氧量下降,二会影响鱼儿的正常生理机能,比如鲢鱼依靠吸水过鳃滤食浮游植物,而过多的浮游动物同样会随水过鳃时会引起鲢鱼的不适,除花鲢外,其它鱼同理。
6、鱼类的繁殖季节
每年的4-5月为大部分养殖鱼类的繁殖季节,这时鱼的摄食度均不强。
7、有害藻类
尤其是一些不易消化的藻类如裸藻、蓝藻等,这些藻类被摄食后不能及时被体内吸收,以至于影响了鱼的摄食,同时有些藻类含有毒素如微囊藻,会刺激鱼的肠道,使肠道发红,引起肠炎,甚至中毒。
8、温差过大造成
秋季昼夜温差过大,白天气温高,水温也较高。而到了晚上,气温骤降,使表层的水温急剧下降,水的密度增加。而底层水温较高,密度较小,所以造成上下水层产生对流。
底层无氧水携带着池底大量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向上层流动,水变的浑浊不堪,同时有机物的分解耗氧,使整个水体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影响鱼的摄食。
此时,可能会发现鱼儿一般上午摄食不好,而下午摄食好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上午尤其是早晨水中的溶氧很低,鱼摄食不好,而经过一中午的阳光照射后,水中溶氧由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而上升,这时鱼开始摄食,而此时的养殖户喂料心切,急于把上午没有吃的料补回来,所以较平时的投喂量大。等到了晚上,水中溶氧开始下降,鱼由于吃的过饱,饱食的鱼类在消化时会加大消耗溶解氧量,水体缺氧就会造成饵料消化率降低,使会加大排粪量,进而扩大污染水体后更容易造成第二天上午仍不开口吃料的可能性。
三、日常预防
养殖朋友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预防疾病。
在预防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众邦益菌肽,它能够有效的分解有害物质:快速分解水中有机物、残饵粪便、浮游动植物残骸,分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促进有益藻类的生长:活化养殖池底淤泥,促进营养物质循环,促进有益藻类的生长,稳定藻相;
降低应激:稳定水体pH值,抑制水中有害藻类和有害细菌繁殖,减少疾病发生率和应激反应,提高成活率;
调节水质:爽水、净化水质,使池水保持适宜的透明度;
营养保健:本品具有特效诱食作用,改善饲料适口性,并调节、平衡肠道菌群,预防肠道疾病,定植倡导后,分泌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酶类及B族维生素、促生长因子等,促进饲料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