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大鲵 鱼苗 海参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网上市场 » 正文

集装箱巨头跨界玩转新会水产,单位产量提升15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05  浏览次数:1591
核心提示:  在江门市新会区南美白对虾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域、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单位新会区大鳌镇,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
   在江门市新会区南美白对虾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域、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单位新会区大鳌镇,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会中集”)玩起了“跨界”,通过“集装箱+养殖”的模式,为水产养殖现代化提供了一条新的“快速路”。

  2021年,大鳌镇利用自有用地资源,借助新会中集先进装备制造优势,积极发动和引入新会中集渔业科技事业部在大鳌建设“大鳌试验基地现代化水产养殖项目”。

  走进位于大鳌镇东升村的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映入眼帘的是8个巨大的养殖池以及配套的8套集装箱式水处理单元。据广东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渔业科技事业部运维服务部经理吴长彩介绍,每个养殖池和集装箱构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组成部分。

  通过鱼池内部设置的双路集污器将养殖过程产生的废水分为污染程度低、较干净的“上部水”和污染程度高、含残饵粪便的“下部水”,分别输送到位于集装箱中的双通道分离器进行初步分离处理,随后再输送到双循环生物反应器通过生化反应去除有害的氨氮、亚盐,随后进行增氧和消毒,形成高溶氧的洁净水,便能再度投入池中用于养殖。

  “每天需要通过这样的双循环处理更新近15次养殖废水,通过不断优化水质,能够实现养殖密度较传统‘土塘’模式提升近10倍,并大幅缩短水产品生长周期。”吴长彩说,以脆肉罗非鱼为例,通过“土塘”养殖的鱼生长脆化周期需要60-90天才能上市,而经过科研团队的试验,通过双循环模式养殖的罗非鱼生长脆化周期可缩减至35-40天,仅需传统养殖模式的一半时间,而年产量提升15倍以上。

  据了解,“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通过水产养殖装备化、养殖操作自动化、养殖管理智能化、养殖尾污资源化、养殖过程可溯源,实现了养殖“生产、治理、利用”装备一体化、模块化、标准化和智慧化建设,不仅提升了水产养殖的经营效益,也对保障重要农产品和下游食品加工厂商原材料供给以及推动绿色生态养殖具有长远的意义。

  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目前已基本完成一期的生产设备建设工作,二期工程也将于5月份正式启动,“二期项目除了增设办公区、示范展示区外,还将重点打造由我们集团自主研发搭建的智慧养殖云平台,届时将实现养殖过程操作、监控、数据录入、分析等环节的自动化和全智能化,并实现水产品的溯源。”吴长彩说。

  下一步,新会中集计划通过3-5年的时间,为水产养殖市场提供成熟的整体解决方案,并通过布局种苗、饲料、预制菜加工、食品餐饮等产业链上下游,为本地村民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增收,并推动大鳌镇及周边水产养殖产业提质升级,迈向现代化。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