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大鲵 鱼苗 海参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养殖知识 » 正文

水产养殖技术—鱼不吃料的原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6  浏览次数:678
核心提示:  首先我们的养殖的过程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投一些低价值的蛋白啊,比如饲料,让它转化成高蛋白的饲料,就是鱼肉,然后通过这
   首先我们的养殖的过程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投一些低价值的蛋白啊,比如饲料,让它转化成高蛋白的饲料,就是鱼肉,然后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然后来获 取利益,

  比如说,养草鱼也好,养其他鱼也好,养殖过程就是投两斤料,长一斤鱼肉,那两斤料多少钱呢?按照各场平均的这个市场价格来算。两斤料可能就是四块钱,一斤草鱼什么价呢?那现在价格可能塘口价可能在七八块啊,行情好的时候儿啊,可能十几块,不好的时候可能有五六块是吧,我们通过投喂低蛋白这个饲料,然后长成八块钱的一斤的鱼肉。

  首先第一个因素就是这个病害的因素

  就像人一样,鱼和人其实也很类似的,像人一样,感冒了,或者是肠道,肝脏出现问题了,就没有食欲。就吃不进去,那鱼也一样啊,当它发生一些疾病的时候,像常见的一些疾病,比如说这个细菌性的疾病,败血症,链球菌病,烂鳃等或者其他的一些肝脏倡导疾病。作为机体,因为它这个身体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它这个消化吸收,也就是酶的活性受到影响,就影响他这个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就是因为身体的病变啊,造成了鱼的厌食啊,这是一类,

  还有一类病害,就是寄生虫类的,我们这个有的时候儿看这个鱼吃着料“哗”都跳起来了,这个就叫“炸群”当吃料的时候反复“炸群”的话就是可以判定,就是寄生虫引起的。

  当鱼身上有大量的寄生虫的的时候,鱼就会感到很不舒服啊,主要是鱼鳃上边。比如说车轮虫,血管虫,中华蚤,这些虫寄生在鱼鳃上的时候,鳃丝就会受到刺激啊,就会分泌大量的粘液啊,就这个粘液呢,就阻隔氧气的吸收。造成生理性缺氧啊,最后导致鱼的摄食下降。

  还有一种寄生虫叫锚头蚤,就是鱼的体表有好多小红点儿,也会影响鱼类的摄食,严重的就厌食,打个比方呢,就像人得了那个皮肤病一样,牛皮癣这个皮肤病一样。

  再一种就是寄生在肠道里面的寄生虫,我们以前见过猪肉绦虫,当这个肠道里面绦虫过多的时候会阻塞肠道。肠道塞满了,那鱼吃这个饵料什么的,还吃的下去吗?当然吃不了了,但是这个鱼的有个特点就是肚子特别胀,特别鼓,这也是一种寄生虫。

  还有一种就是肠炎病,肠炎病会造成什么呢?鱼体肠道内壁膜的破坏,所以说鱼一旦有这个肠炎的话,我们解剖之后会发现肠道红肿,或者是里面有积液,我们就叫肠腹水,一旦出现腹水,鱼肚子就很鼓,就是里面有好多的黏液和积液啊,尤其是肠炎的时候儿,就是有个特征,肛门儿红肿,一挤的话,这个脓水就出来了,这就是肠炎,就是肠道内壁膜破坏,这个时候鱼体不能正常的分泌相应的酶,就是消化吸收功能没有了,也会影响食欲。

  肝胆疾病也是类似这种情况,肝脏的功能就是为了分泌消化液的。如果受影响也会导致鱼类的摄食情况。

  所以发现这个鱼不吃料什么的,首先一定要先解剖鱼,检查鱼到底是哪方面的出了问题,是寄生虫?是肠炎?是肝胆?找到这个病因,再去相应的去处理这个问题。

  第二点就是水质因素

  排除了身体原因,下一步就是水质的原因啦,水质因素,第一个就是溶氧,水体溶氧过低,直接影响的就是鱼的食欲啊,溶氧过高的时候,鱼就吃的多,消化的也好吸收的也好溶氧低的时候呢,吃的也少,消化也不好啊,有一句话叫“一日缺氧,三天不长”正常情况下,就是在喂料的时候,吃料的时候儿这个溶氧最好是在5毫克/L以上,这样的话才有利于他这个饲料的消化和吸收。所以说你看就是经过研究发现,他这个溶氧,每上升一点,他这个摄食量就上升一点,消化吸收也更上也更上升一点啊,所以说就是,喂料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什么溶氧的充足,一个是有利于他摄食,并且有利于他的消化和吸收。

  讲到缺氧,之前我们老师就处理过一个问题,情况也是鱼不怎么吃料,用有机酸一泼,吃食质量马上就上来了,这个为什么呢?有很可能就是两方面原因,一个就是水里面毒素太多了,对鱼造成影响。第二个就是什么呢,水里面缺氧啦,解毒的产品泼下去可以增加水体溶氧量。那溶氧量一上来,他的食欲不是马上就好了,这是缺氧造成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水体里面这个浮游动物过多啊,就像经常讲的枝角类呀,桡足类呀等等,枝角类过多的时候,一方面他们消耗水体的溶氧啊,因为他们也要进行光合作用要呼吸,要氧气,就是消耗这个溶氧,另外就是他们吃掉水中大部分的藻类,本来就是水体中的藻类和浮游动物,他们是处在一种平衡状态,如果藻类一边繁殖,一边被浮游生物吃掉,但是这个吃掉的速度和这个繁殖速度差不多,这个水质就保持一种稳定,但是如果是枝角类,桡足类太多啦。他们吃的速度大于这个藻类繁殖的速度,就会造成藻类越来越少,藻类越来越少的同时,就造成水体溶氧的偏低,缺乏。之前咱们就讲过?溶氧的百分之八九十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

  所以说你看一旦浮游动物增多藻类就会减少,藻类减少就跟着溶氧就减少,如果是这个短时间内,你补充不了溶氧的话,就会造成什么缺氧,浮头,甚至造成缺氧死亡的现象,所以说水质必须具有一定的肥度,具有一定藻类,那就是当这个藻类过度。这个水中的这个浮游动物过多的时候,首先一定要先进行一定的灭杀,把它杀掉一部分,就是我们常用的这个杀虫剂,把它杀掉一部分,这样的话,藻类才能繁殖的起来,再有就是这个浮游动物过多,你直接去肥水是不管用,因为藻类繁殖一点,浮游动物吃一点,藻类是长不起来的。所以说第一步一定要先杀虫,减少这个数量。

  以上呢,就是这个水体缺氧的两个原因,那除了缺氧呢

  还有这个其他的水质问题,比如说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偏高,硫化氢含量偏高,然后PH值偏低或者偏高等等,这些有毒毒素,就会导致这个指标的不正常,都会对这个鱼的腮部,产生这个毒害作用影响的这个呼吸作用,比如说氨氮过高,就会刺激到鱼,就会造成鱼鳃粘液过多,造成这个吸氧量下降,他这个水体PH值过高,偏酸的时候也会造成酸中毒,然后这偏高的时候呢,也会对这个鱼鳃丝呢,产生刺激,这个刺激也会造成这个鳃丝损伤,产生大量的黏液,造成呼吸这个困难。所以说不管鱼塘出现什么问题,第一点就是测水质指标,水质指标就是反映了这个水质的一个好坏,比如说亚盐太高了,那鱼不吃料,所以说就是这个时候儿,你看亚盐高了吃料不好,我不管怎么样,我先降降亚盐,降压盐之后,哎看看这个鱼正常不正常,

  水质的因素的第三个因素就是这个水浑浊,水浑浊问题,一方面大家想一下,这个水里面浑浊,就是把悬浮物太多,悬浮物太多了就会造成水体透明度太低,然后透明度太低,就会影响这个水中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然后就会造成水体产氧率低,造成缺氧。这个就是水体的悬浮物过多,直接影响这个鳃的呼吸啊,对这个鳃产生一些刺激,然后粘液增多,最后造成缺氧,然后影响鱼的摄食。

  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啊,就是尽快的把水质调清一点,比如生石灰化水泼洒呀,或者是硫代硫酸钠,或者氯化铝这些絮凝剂,快速的把水清下来,清下来之后,赶紧的调水肥水把藻类培养上来,保持一个水质的稳定性,你像有的就是如果水质太混的话,你靠单纯的去解毒,改底是清不下来啊,必须用一些专门儿净水的产品才能有效的快速的达到这个效果。

  第三个因素就是水中的藻类,水中的藻类问题就是有害藻类过多,有害藻类是指一些,不容易被消化,还有同时对水质影响比较大的藻类,比如蓝藻,甲藻裸藻,主要是这几类。不容易被及时消化,就影响了鱼的摄食,同时刺激这个鱼的肠道,引起这个肠道发红,肠炎,甚至会中毒,因为这些藻类都有毒素,在养殖过程中,一般比较好的藻类就是绿藻,硅藻等等。

  但是一般的塘口来说,一般是什么绿藻硅藻,这比较多啊,但是如果单一藻类过多的塘口,一般这个鱼也是吃不好,特别是中后期,由于这个过多或这个过肥的这个塘口,裸藻过多呀,或者蓝藻过多等等都会引起水质的问题,还有最主要一点,这些有害藻类,过多繁殖的时候,它晚上都会耗氧,藻类过多,它白天溶氧特别高,晚上溶氧特别低,耗氧也很厉害,这个藻类它是产氧的,但是晚上,它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它就大量的耗氧。所以这个有害藻类的影响,有三点第一就是耗氧;第二个是产生毒素;第三摄食设施以后会损伤肠道。从这三方面影响这个鱼的摄食。

  最后一方面,就是饲料,饲料的话这个因素比较多,养殖户的话比较容易忽略,比如说这个饲料过硬,或者融水时间长,就比如说尤其是开春的这个时候啊,刚开始投料,如果你这个饲料硬度比较大,这个时候呢,鱼的肠道又比较脆弱,肠道韧性比较差,或者消化能力差,你把这个硬的饲料吃下去之后,你会导致什么呢?不消化,就像人一样,本来肠道消化功能就弱,突然让你吃一大块儿肉,又冷,又硬的肉,你吃下去之后马上就肚子就不舒服了,所以早春的时候,这个饲料硬度过大,容易造成吃料少,还有早春的时候驯化效果差,下沉过快,鱼不容易上浮,造成吃料积极性不佳,所以说早春的时候这个料一定要选这种好料,颗粒大小要选好料,驯食这个非常非常关键。

  第二点就是饲料变质啊,像那个鱼料,一般养殖户进的比较多,不像螃蟹,龙虾一次进半吨料,因为早期吃的少,一般都是先拉几袋十几袋。但是鱼吃料非常猛,就刚开始可能就是进个一吨两吨,有的大塘口。其实可能一次就进个几十吨,但是这么多可能也就是,一个月的量,但是鱼饲料,它包装很简单,就是因为鱼吃料很快,所以说它包装很简单,这个密封性做的不是特别好。你像这个虾蟹料,他们这个包装很精美啊,就是40斤一包,然后两层啊,两层塑料袋,里面还有个密封袋儿那种薄膜儿,完全不透气的薄膜,鱼料就是我们常说的蛇皮袋啊,一包80斤,所以它这个密封性什么的,做的不是很好,再加上一些塘口它存放的条件比较差一点,就是铁皮屋,刮风啊,漏雨等等,如果你储存不当呢,会造成什么呢?发霉,一旦这个鱼吃了这个腐败变质的这个饲料就会引起什么中毒,肠炎,中毒肠炎之后,就是什么呢?厌食,甚至是引起死亡,这是很关键的。所以说就是喂饲料有个五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查。

  第三点就可能这个饲料口味不好,这个就跟这个饲料质量有关。

  第四点就是饲料的粒径大小

  第五点关键大家看这个这个重点说一下啊,就是换料不合理引起的,前一段时间有养殖户问我,换了料之后鱼不吃食了,我就问他这个怎么换料的,原来以前的饲料喂完了,完了之后就直接换另外一种饲料喂了,那这个鱼不吃就很正常了,就像人一样,还会有水土不服。鱼是很挑的啊,所以换料一定要慢慢的换。所以在换料的过程中,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一段时间,慢慢的调整比例,然后再慢慢的彻底换成另外一种,比如一天100斤量,我想先90斤老料料,喂十斤新料,喂两天之后,原来的料喂80斤,新料为20斤,慢慢的,到最后什么完全的100%的新料,这样一个逐步的替换啊,它才能适应的比较好一点。

  第六点就是这个苗种的不适应,说白了就是驯化的不是很成功。

  第五大因素就是刺激性药物的使用

  比如说敌百虫或杀虫的药品,这通常情况下啊,这个你用下去之后,这个鱼不吃药,有个两三天的减料是正常的,为什么呢?就是有刺激性,一般的一到两天之后呢,会恢复这个吃食

  如果说一两天还不恢复,及时的用有机酸,或者说VC,这些东西去解毒,或者严重的去换水,所以刺激类的药品少用一些,因为对这个水体还有对这个鱼,,刺激性危害性都特别大,所以可以选用中药杀虫剂

  第六点就是天气的剧烈变化,说白了就是应激,天气的剧烈变化导致鱼类产生应激,短时间内鱼的设施就会下降,尤其是苗种阶段,这个个体比较小,更容易应激,这种情况下比如我们看天气预报,提前泼抗应激的产品,做一个抗应激的预处理处理,打开增氧机,做一些增氧底改等等,减少应激的反应

  还有一个就是冷空气温差太大,像这个春天的时候,倒春寒,或者晚秋的时候儿是吧,白天热,晚上冷,就是我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昼夜温差很大,就造成这个水体的表层水温剧烈下降,就造成了水体上下这个对流,我们都知道热空气是往上走的,冷空气是往下走的。所以冷空气和热空气相撞之后会形成降雨,降雨就是水体里面这个冷,这个表层的温度下降比较快,形成温度比较低的这个水层,它温度低,然后的密度就比较大,它就会往下沉,底部的温度,底部的水,温度比较高,密度就小,它会往上流形成上下对流。那上下对流,就是底部的水往上走啊,这个温度的呢,就往下走,他就会把底部的残饵,粪便等等,这些有机物脏东西给带到上边儿去,带到上边儿去了,会加速这个水体溶氧的消耗,就是把底部耗氧的东西带到水体里面,快速的把水里面的溶氧给消耗掉了,造成什么的水体缺氧,同时这个底部分解产生的一些毒素,像亚硝酸盐啊,硫化氢等等,也会进到水体里面啊,所以对这个养殖动物产生一定的毒害的作用,导致什么呢?这个摄食下降,不管是鱼塘,螃蟹塘,龙虾塘,都会出现这种问题啊,尤其是海边儿,有的地方有台风,台风一起,这个水就搅浑了,马上鱼就发病了,虾发病了,就这个原因。

  那还有就是日变化,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早上摄食不怎么好,中午吃了特别好,下午吃的也特别好,是吧,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都知道,早上的时候就是六七点的时候,这个水体的溶氧是什么最低的,容氧比较低,所以说吃食不好,那白天呢,经过这个阳光照射什么的,光合作用啊,溶氧上来了,这个鱼的摄食是不是就恢复正常了。

  另外就是鱼如果吃食过多,到了晚上就降温,这个溶氧下降以后,如果说消化还没有完成的话,这个时候呢,需要消耗大量的溶氧,晚上溶氧下降之前他这个消化工作还没完成的话,会导致什么呢?消化不良啊,或者说更容易什么呢?浮头就是晚上溶氧过低鱼摄食饲料。不能够完全被消化吸收,然后就排出水中,会造成什么的饵料的浪费,造成这个水质的污染,就是这样,这就是一个水的恶性循环,所以说你看这就是晚上的,这一顿料,不要喂的太晚了,或者说你能保证你的水中溶氧充足,晚上可以开增氧机。

  除了这个以上讲的这几点啊,还有拉网以后呀,或者这个鱼类繁殖季节呀,都可能会造成的,鱼的吃食的异常,所以说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去查找原因,对症的去解决,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沉着冷静啊,先处理,找到原因再去处理,不要一说不吃料了,是不是虫多了,我先杀虫吧。杀了虫之后更不吃了,一定要先找原因再去处理,在者降温或者低温的时候,鱼要吃就喂,多吃多喂,少吃少喂,就这么说吧,就是现在这个时候宁可少喂点,让他少吃点儿,也不要多喂了,因为什么呢?这个时候的鱼呀,它这个肠道,肝脏功能还没有完全的恢复,你喂多了反而会损伤了这个肝脏功能,肠道功能。

  还有就是在投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看天气预报啊,看着降温,或者天气变化,就是该减料减料,该停掉就停掉,这么说吧,一顿不吃也没事儿,但是他吃多了说不定容易坏事儿,就像小孩儿一样,很多病不是其他问题,不是饿着了,就是因为是吃多了,消化不良造成发烧,小孩儿为什么容易发烧。就是消化能力跟不上是,鱼也一样,这么说吧,有的时候宁可让他少吃点,不要让他吃多,“鱼喂八分饱,对鱼刚刚好”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