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刘高峰等
水产养殖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水体污染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事实上,水域污染与渔业养殖生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等同的概念,而是一个必然的不和谐的问题,只有通过协调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到达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比如,养殖密度过高、投喂饵料的方式方法不科学或投喂量过大、渔业生产过程中用药不符合要求等等,必然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造成养殖水域的水产品的生存环境的恶化。
1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
1.1养殖模式不规范
养殖方式关乎到水产的质量,而为获取更高的利润,大部分个 体 想 要获 取 更 高的利润,以传 统 的 养殖 模 式 单纯 的 提 高水 产 存 塘量,从而导致 养 殖 生产严重超过水体的载鱼量,久而久之,就会对当地的水体和地质环境产生严重损害。此外,由于个体的渔业养殖户相对比较分散,多采用传统的水产养殖管理模式,没有水环境的保护意识,渔业生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论是养殖户本身的运营,或是当地渔业管理部门对本地养殖的监督管理,均缺乏有效法律保护。
1.2饲料投喂过多
养殖业本身的污染主要是因为养殖方式和饲料的选用不合理,以及整个养殖方式的问题。养殖户在投食时要注意适量的饲料,要合理估计所需的饲料,并进行科学的投喂。只有这样,才能将饲料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既保证了鱼类的生长,又保证了养殖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1.3管理方面没有加强重视
在养殖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生产研究的薄弱、渔药的使用等,都可能导致养殖本身的环境污染。由于缺少对养殖污水的管理,会对水体产生直接的污染。
1.4化学药品的使用
在水产养殖中,化学药品的应用更为广泛。一般而言,要维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将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投入到养殖环境中。然而,如果使用不当,会对养殖环境造成直接的污染。在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化学成分是杀菌剂、杀真菌剂、寄生虫剂、藻类除草剂、杀虫剂,以及减少水生动物伤口的麻醉药和促进产卵或提高生长的荷尔蒙。在用药时,要注意选用比较合理的药物种类和用药剂量。从而防止滥用药物引起的环境污染,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水产养殖污染所造成的影响
2.1产生大量脏水、污水以及废水
由于养殖行业并不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所以在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户们虽然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却很容易忽视养殖生产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目前我国的渔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无秩序的问题,养殖户们往往会不顾生态环境的限制,将饲料投入到水中、湖泊中,甚至加大水产养殖的密度,严重地影响了养殖的整体和秩序。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废物,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很可能会污染水质。
2.2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由于养殖结构的不合理,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所以水质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同一个水源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产生了有毒的污染物,就会对养殖区域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3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3.1 业务管理部门缺乏对渔业养殖水域环境的监督以及管理理念不科学
目前,我国渔业养殖的管理方式日趋多样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能够重点突出,存在着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各相关单位工作态度不端正;再者在污染防治中,有的单位只注重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忽略了环境问题;
3.2 缺乏完善的水产养殖环境治理监督以及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的渔业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总体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同时,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有关部门对这一工作的关注不够。
3.3养殖结构有待改善
在实际养殖中,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养殖结构,造成了大量的废弃物,若不进行有效的处理,很容易造成水体的污染,因此,通过合理的优化养殖结构,降低养殖过程中的废物,同时,应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养殖技术新模式和管理思想,以解决水污染问题。
3.4 传统的养殖技术以及养殖设备陈旧,制约了养殖效益的提高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的科学研究仍然面临着深入和力度欠缺。比如养殖品种的创新改良、养殖内容优选、疫苗等方面,缺乏研究性经费的投入,很难创新发展现代化的绿色健康的养殖模式,也就不能保证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养殖生态的平衡以及水环境的安全,研发养殖技术的成果转化效果不够明显。另外,因为没有国家资金支持,在科技方面的发展方向和政策上也面临着某些模糊不清的认识,不利于水产养殖技术方面的研发工作的开展。所以,相关单位需要密切关注这一情况,并采取一定措施加以解决。
4针对水产养殖污染的具体治理措施
4.1 及时处理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水体的富营养化给水产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并且会导致大量的养殖产品的死亡。因此,有关的养殖者应积极关注,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富营养化的控制。首先,必须对水体中的养分进行有效的治理,以减少对养殖环境的污染。比如,养鱼人要定期打捞鱼饵,防止鱼饵在水中停留太久。其次,采取人为措施,减少水质污染,以恢复生态环境。例如,养殖户可以根据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对养殖场地进行适当的投药,以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提高养殖效益。
4.2合理规划饲料投喂工作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中出现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原因是养殖管理不合理,以及养殖配置不合理。因此,建议各渔业养殖户应该根据养殖品种,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需求,养殖数量等,合理规范饲料投喂的工作,灵活把握饵料的投喂频次与数量,将水产养殖过程中投饵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其次,也要对养殖的内容进行广泛的调查,并根据不同水产品的的生活习惯以及所需的生活环境的要求,对饲料的成分做出合理的调节,既能够增加鱼产品的营养价值,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鱼的生长繁殖活动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
4.3凸显养殖规划的合理性
合理、专业的养殖规划是减少养殖污染的关键手段。首先,养殖场主要认识养殖规划的意义,并积极地把养殖产品的类型、数量和专业的规划相结合,进行合理的养殖效果预期,以便提升养殖的规模化管理水平。其次,要根据国家养殖方案的有关规定,对养殖场地加以合理设计,并对池塘的水位加以合理的管理,以便于为养殖生产提供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其三,有关养殖户也要强化对养殖业的监督与管理。如果养殖区域出现了不正常的现象,或者有污染的现象,要按照养殖管理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养殖的灵活性,调整养殖区域的水质,以防止水质的恶化。
4.4 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
在我国经济快速转变的今天,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个产业发展的重要思想。而在水产养殖领域,以工厂化、海洋牧场等为主导的养殖方式,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吸收现代科技的优点,使养殖工作更加专业化、智能化,从而降低对资源的依赖性,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政府应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与联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推广综合养殖,从而促进渔业现代化。
4.5 完善水产养殖的评估制度和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的标准化评价体系,是推进水产养殖现代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要主动了解当地的养殖环境、规模、养殖需要,并依据调研资料制定评估体系和标准体系。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渔业生产的管理,降低非法捕捞行为,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促进渔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渔业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关乎到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以及高质量发展,对构建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渔业生产过程都有着严重的水域污染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渔业生产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为此,必须引起广大养殖户及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深刻认识其成因及危害,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切实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快速推进我国渔业生产的高质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