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大鲵 鱼苗 海参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虾类资讯 » 正文

27.5斤野生娃娃鱼被卡石缝 村民主动救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02  浏览次数:490
核心提示:  近日,在长江一级支流横溪河入长江口处,一条体型较大的娃娃鱼被乱石卡住,幸亏当地村民及时发现救助,将娃娃鱼从石缝中救出
   近日,在长江一级支流横溪河入长江口处,一条体型较大的娃娃鱼被乱石卡住,幸亏当地村民及时发现救助,将娃娃鱼从石缝中救出。

  发现娃娃鱼的是乐天溪镇莲沱村五组村民杜支河。当天中午十一点多,他干完农活到河边洗手,发现河滩的乱石堆里有动静,还以为是条大鱼。他呼喊同伴,找到网兜,两人一起将娃娃鱼从石缝中拽了出来。

  乐天溪镇莲沱村五组杜支河:“发现之后当时我不确认这个东西,我认不到我才喊别人来帮忙,他就确定了这个(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动。”

  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深入,村民们都有了禁捕的意识,杜支河和同伴连忙通知当地护渔员前来查看。随后,在夷陵区的野生动物繁殖基地里,记者见到了这条被救助的娃娃鱼,它体长超过1米,重达27.5斤,体型肥硕,精神头十足。

  大鲵养殖专家 王宗彬:“怎么看出来他是野生的呢?你看他的体型两边都发胖了,两边宽一些,还有这个花纹,它的花纹要大一些,再一个黑一些,比我们这个鱼黑一些。”

  王宗彬在这个基地饲养人工繁育的娃娃鱼十多年,他表示,这条野生娃娃鱼十分罕见,人工环境下饲养的娃娃鱼个体要达到一米,至少需要8年时间,野外环境下则需要20年之久。

  大鲵养殖专家 王宗彬:“这个很少见这么大的鱼,说明那里的水质比较好了,水质差的话肯定不会出现这种鱼的。”

  据了解,娃娃鱼,学名大鲵,是世界级濒危两栖动物,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随着生态保护的推进,现在野生种群正在逐渐恢复。目前,这条娃娃鱼被送到夷陵区野生动物繁殖基地进行观察养护。

  宜昌市夷陵区渔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刘勇:“我们的想法就是通过人工繁育,繁育出的子一代,再去增殖放流这种方式来保护我们的国家二级动物大鲵,对增加种群数量、生物的多样性都有非常重要的保护意义。”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